這是中國北車長客股份公司裝配車間內待組裝的用于京滬高鐵線的CRH380BL新一代高速動車組(2011年6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昊飛攝
這是遼寧撫順新撫鋼集團線材生產車間(2004年2月22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小龍攝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東北裝備制造業大力推進自主創新,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成果顯著,100萬千瓦核電、超超臨界火電、空冷發電機組,70萬千瓦大型水輪機組,30萬千瓦抽水蓄能機組,5兆瓦大型風電機組,百萬噸級乙烯裝置、大型盾構機、時速350公里高速列車等實現自主化研發生產,沈陽、大連、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正在形成
黑龍江:配套本地化
產業集群化
2014年12月17日,由哈電集團設計制造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華能長興電廠1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運行,這標志著目前世界最高參數660兆瓦高效超超臨界鍋爐正式投入商業運營。使我國在高參數、大容量電站鍋爐設計制造能力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華能長興電廠設計年需燃煤280萬噸,如何做到節能減排成為擺在電廠和鍋爐設計制造者面前的一道難題。超超臨界鍋爐要做到高效率和節能減排就意味著汽水參數要高,而超過600攝氏度的高溫對現有材料是一次嚴峻挑戰,同時在鍋爐煙溫偏差、汽溫偏差控制方面更是對設計者提出了一個國際性的難題:設計與制造環節哪個都不能出現問題。長期以來,我國高效超臨界鍋爐市場一直被洋品牌占據。面對機遇與挑戰,哈電集團選擇迎難而上。該集團通過自身的技術積累,結合近年來自主研發的成果,連續突破了多項技術難題,并特別為鍋爐設計了一整套煙溫、汽溫偏差控制系統。在試運行階段,機組發電效率達到46%,比國際同類常規超超臨界機組效率提高2%,每年可以節約標準煤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年排放10萬噸,一舉打破高效超超臨界鍋爐由國外產品壟斷的局面。
自國家實施東北振興戰略以來,哈電集團圍繞“發電設備、驅動與控制、通用與環保、現代服務業”四大業務板塊,深化實施相關多元化戰略,突出集團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優勢,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核電、風電、燃氣輪機、海水淡化、環保設備、現代制造服務等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調整產業結構,拓展新能源設備,既是國家發展能源戰略的要求,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下一步,哈電將緊緊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斷提高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實現哈電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哈電集團總經理鄒磊告訴記者。
黑龍江省還探索依托骨干企業,加快實現配套本地化,打造產業集群。在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圍繞著中國一重、北滿特鋼、齊重數控等企業,形成了重型裝備、鋼鐵化工、建筑材料、非糧農業四大產業集群,配套企業70多戶,實現產值70億元。
中國一重董事長吳生富告訴記者,由于地域原因,過去運輸一個發電機組鍛件沿途要拆掉數十個收費站,費用過百萬元。而實現配套本地化就可以降低運輸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提高企業效益。
現在在一重廠區周圍,已經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吃配”體系,30多家企業為一重提供生產所需的發電機轉子、小型軋輥等產品,年配套產值可達20億元。
在采訪中,很多裝備制造企業對國家振興東北戰略的前景充滿期待。同時他們也希望國家能在鼓勵用戶使用國產設備、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等方面出臺更多扶持政策,多措并舉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裝備制造業。(經濟日報記者
倪偉齡)
沈陽智造如何“一兩撥千斤”
“沈陽裝備制造業增添的智慧砝碼在轉型升級中起到了‘一兩撥千斤’的作用。”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新變化畫龍點睛。
2月10日,國內首家機器人質檢中心落戶沈陽,標志著沈陽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機器人產業進入提質加速階段。以“兩化”融合為目標,沈陽機床與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聯手開展工業機器人技術合作,機器人參與機床結構件加工制造以實現自動化,專用機床服務于機器人專用減速機的精密加工,共同提升加工工藝質量及批量生產效率。在行業市場需求不振的情況下,沈陽“智造”融合創新開辟出新的市場空間。
在制造領域,將資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關聯的“虛擬網絡—實體物理系統”簡稱“工業4.0”,被譽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沈陽機床自主研發的世界首臺具有網絡智能功能的“i5”系列機床,基于互聯網的智能終端,實現了智能補償、智能診斷、智能控制和智能管理,給用戶帶來基于“云平臺”的體驗,可謂邁向“工業4.0”的代表產品。沈陽機床“i5”系列自推出伊始即獲得高端市場的青睞。
增速變慢不意味著創新變慢,在全國主要工業門類中,沈陽有15個行業的專業化水平全國領先。憑借多年自主創新的艱難跋涉,沈陽機床、沈鼓、特變沈變、遠大等一批企業厚積薄發,重新成為行業“排頭兵”。與此同時,沈陽市進一步鼓勵企業研發首臺(套)裝備,探索建立自主研發首臺(套)裝備風險補償機制。加大產業資金對有優勢、有潛力、有市場的重點裝備制造企業的支持力度,沈鼓工程成套、華晨中華汽車等近200個重大項目從中受益,成為沈陽市穩增長的企業主力軍團。2014年,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沈陽市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排名第二位,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排名第一位。(經濟日報記者 孫潛彤)
遼寧紅沿河核電站:
上網電量首破百億千瓦時
2014年,遼寧紅沿河核電站在全年實現安全運行的同時,上網電量達到104.2億千瓦時。
自2007年開工建設以來,地處東北地區的紅沿河核電站一直保持安全、穩步的發展態勢,并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卓越貢獻。
在2014年,大連地區社會用電量達到310.5億千瓦時,這意味著紅沿河核電站去年上網電量相當于大連地區用電量的三分之一(33.56%)。在奉獻清潔能源的同時,紅沿河核電站的環境效益逐漸顯現,就該核電站去年發電量測算,與同等規模火電廠相比,其減排的溫室氣體相當于2.29萬公頃森林的吸收量,或等效于大連地區PM2.5降低4.85%。
自開工建設以來,紅沿河公司一直秉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原則,嚴格遵守國家最嚴、最新的核安全法規組織工程建設和機組運行,并根據福島核事故后國家的最新要求,進行了工程改進,進一步提高了應對極端自然災害疊加的能力。截至目前,紅沿河核電站1、2號機組均保持安全運行紀錄,未發生對環境、周邊公眾安全造成影響的安全事件,未發生核電站內部人員輻射安全、工業安全、火災等事件。遼寧省環保廳在紅沿河核電站周圍設立了環境監測點,環境監測數據未發現任何異常。
目前,紅沿河核電站1、2號機組2014年均運行良好,世界核電運行者協會數據顯示,兩臺機組累計有5項指標達國際同類機組先進水平。
據介紹,目前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工程的3、4號機組建設也正有序推進。3號機組已完成汽輪機沖轉等重要試驗,計劃2015年上半年投產發電。4號機組將在近期進行熱態功能試驗,計劃在2015年底發電。至今年底,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工程4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將全部發電,成為繼秦山核電基地、大亞灣核電基地之后,我國第三大規模的在運核電基地。(經濟日報記者
蘇大鵬)
中國北車長客股份:
“徒弟”成長趕超師傅
中國北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長客股份”)的前身——長春客車廠始建于1954年,是國家“一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當年,他們根據前蘇聯一本雜志的圖片打造出了中國第一列鐵路客車。如今,俄羅斯人再來長客股份,看到昔日小弟變身中國北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截至目前,長客股份已累計生產各類鐵路客車(含動車組)3萬多輛,約占全國全部運營車輛的44%,累計生產各類城鐵車輛9000多輛,約占全國運營總量的一半。
據長客股份總經理安忠義介紹,在幾任班子的接續努力下,長客股份制造水平突飛猛進。特別是2002年3月改制后,企業以客戶為中心,緊緊抓住市場需求,大力實施自主創新和“走出去”戰略,引領中國軌道客車裝備制造業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公司建設了以國家軌道客車系統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核心,以高速列車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為保障,以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為支撐,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軌道客車技術創新體系;搭建了高速動車組、城市軌道車輛及基礎研發技術平臺,使我國軌道客車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以CRH5型動車組網絡控制系統自主創新為標志,實現了高鐵核心技術由“國產化”向“自主化”的轉變。“自主創新,深度掌控,正向設計,根在長客”不僅成為企業發展的基本經驗,也成為長客今后繼續成長的根本指南。
中國鐵路客車裝備制造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今年35歲的段洪亮是長客巴西地鐵的設計師,現在成了國際鐵路客車界的知名人士,因為他打敗了國際上那些比他名頭更大的設計大師。巴西拿出2014年足球世界杯和2016年奧運會期間里約熱內盧的地鐵和城軌客車項目向世界招標,國際知名企業的設計師在高難度要求面前卻步了:軌道比正常標準要寬,信號要兩種變換,還要整合意大利和德國人先前的設計……但段洪亮信心滿滿地投中了標:因為長客有實力支撐,這活咱能干。
目前長客股份已累計出口簽約軌道車輛5200多輛,簽約額超58億美元。巴西里約熱內盧地鐵和EMU項目,經受住了舉世矚目的第20屆足球世界杯的運營考驗;香港項目的高品質運營,為公司贏得了2000萬港幣的額外獎勵;美國284輛波士頓地鐵項目的簽訂,使公司成為中國唯一登陸美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的企業,標志著公司從中低端市場邁向高端市場,并正在向世界級企業目標強力挺進。2014年,長客股份銷售收入再創新高,成功跨過300億元大關,穩居國內同行業前列。(經濟日報記者
李己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