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正在起草 | |
發布日期: 2015-10-17 11:31:00 作者: 管理員 點擊: 6702 | |
針對“東北振興戰略失敗”的說法,在8月3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表示“不同意”,并隨后列舉了東北振興戰略實施十多年來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作為中國的老工業基地,眼下東北地區經濟異常低迷的狀況很令人擔憂,并引發熱議。
針對“東北振興戰略失敗”的說法,在8月3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表示“不同意”,并隨后列舉了東北振興戰略實施十多年來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此外,他還透露,國家發改委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文件。
東三省經濟數據堪憂
8月27日,在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布中心聯合舉辦的“國家智庫報告”之《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2015)》新書發布會上,“東北問題”被重點提及。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運行研究室主任原磊在會上指出,東北地區正面臨比較大的困難。從上半年全國各省份的表現來看,增速比較慢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
當日發布的《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2015)》也表示,近幾個月來,東北部地區工業增加值持續負增長,異常低迷的狀況令人擔憂。
在8月31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李樸民更為詳細地闡述了這一現象:“去年以來,由于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東北地區發展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經濟增速回落,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引起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
他繼而給出數據:今年上半年,遼吉黑三省的GDP增速分別是2.6%、6.1%和5.1%,而全國的GDP增速則為7%,即東北三省的GDP增速全部低于全國水平。
事實上,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內外諸多機構的關注。近期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曾用“告急”來評述當前東北經濟的困境,國內學者關于“東北現象”的討論也在不斷增多。
《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2015)》指出,內生動力不足是振興東北的最大瓶頸。一是東北地區經濟增長依然主要依賴國家政策和投資;二是政府干預過多,國有企業獨大、民營企業疲弱等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路徑依舊根深蒂固。
駁“東北振興戰略失敗”說
自國家作出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已有12年,眼下不容樂觀的經濟數據導致一些關于“東北振興戰略已然失敗”的言論開始傳出。
對此,李樸民的第一反應是“‘東北振興戰略失敗’這句話,我是不同意的”。恰恰相反,他認為,近十多年來,東北振興取得了明顯成效和階段性成果,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競爭力顯著提高,企業生產面貌大為改觀,現代農業發展、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棚戶區改造等取得重要進展。
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國發[2014]28號)。文件出臺后,國家發改委牽頭將文件提出的措施分解為76項重點任務,并配套實施139項東北振興重大項目。
據統計,截至7月份,76項重點任務中,除15項常態化工作外,有20余項已基本落實,近30項取得重要進展;139項重大項目中,已竣工和在建項目80項,累計完成投資5676億元。
此外,東北地區25個條件成熟的城區老工業區已被納入到搬遷改造專項支持范圍。截至7月,共有142個項目獲得支持,總投資91.5億元,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0.3億元。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司長周建平舉了這樣一個典型案例,“原來沈陽機床有三個廠,搬到鐵西區以后,面積變化不大,但是產能翻了一番,就是因為進行了工藝優化”。
他補充道,盡管隨著全球經濟下行,東北地區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上半年的一些指標在全國位居后五位。但是,現在遇到的是發展中的問題,和十年前工人下崗、堵鐵路等問題,是截然不同的性質。
而且,一些積極因素和發展動力正在積聚。李樸民強調,與一季度相比,今年上半年東北三省的經濟增速分別出現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增速等指標均有所增加或降幅收窄,總體開始向好的方向轉變。
“特別是東北地區的農業、服務業、就業、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總體平穩,干部群眾精神狀態和工作干勁明顯提升。”李樸民說,“綜合判斷,預計東北三省下半年經濟運行將緩中趨穩,并有可能實現企穩向好。”
將出臺扶持政策
“要激活東北微觀經濟主體活力,關鍵還是要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切實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讓東北老工業區真正擺脫歷史的發展路徑和沉重的負擔。” 《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2015)》如此建議。
李樸民透露:“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我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文件。”
“總書記7月份,總理4月份,分別到東北視察,并召開座談會,足以說明黨中央、國務院對東北振興高度重視。” 周建平分析,應該從三個維度來看這一問題的重要性。
首先,從歷史的維度來看,東北作為中國最早解放的,也是工業基礎最好的地區,形成了一大批資源、能源、裝備制造和國防軍工等骨干企業,對我國的工業體系和整個國民經濟體系的建立貢獻巨大,可謂共和國的“長子”。
第二,從現實的維度來看,目前東北仍然有一批國寶級的企業,比如大連造船、沈陽機床、沈鼓、一重等,這些企業是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國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支撐。
最后,從發展的維度來看,東北的能源資源、環境承載、產業基礎、科教人才等支撐能力較強,特別是工業基礎較好,有一大批熟練的、高素質的產業工人。“大力支持東北地區加快振興,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現在網絡語言說就是‘給點陽光就燦爛’。”他說。
基于以上三個方面的考慮,周建平認為,很有必要盡快出臺一些相關的政策,支持東北振興發展。
他特別提到了東北地區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它過度依賴于能源、原材料和裝備制造,黑龍江尤為顯著,石油和煤炭就占了全省工業增加值的60%多,這個結構顯然不太合理”。因此,下一步東北地區將會發展一些新興產業,包括石墨新材料、機器人、生物制藥等。
“一個城市,如果有8——10個產業都能占據工業增加值的8%——10%,那它的結構是最穩定的,也就是中國人俗話說的‘東方不亮西方亮’,這也是江浙一帶,包括珠江三角洲等地發展得比較好的原因。”周建平說。 |
|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 |
|
E-mail:ccaxg@163.com
吉ICP備11003231號-1 |